研究生活动

强磁场中心学术沙龙第七讲:精准医疗与我们的关系

来源: 时间:2018-10-22作者:李俊波

近些年来,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和社会的不断进步,人们的健康意识也在不断增强。身体健康是人们生存与生活的基础,医疗的健全与发展与生活息息相关,成为大家日渐关心的主题。

10月19日,强磁场中心学术沙龙第七讲——精准医疗与我们的关系在强磁场中心五楼会议室举行,强磁场科学中心研究员刘青松为主讲人。强磁场中心副主任王俊峰老师受邀参加并主持该活动,中心科研办林涛老师以及研究生同学参加。

刘青松首先向同学们简单的介绍了癌症特征和认识史。在癌症的内在机理完全清楚之前,癌症是作为一个描述性名词存在而非定义性的名词。保持增殖、突破生长抑制、抵抗死亡、诱导新生血管、活化侵袭和转移、开启永生等都是癌症的特征。人类对癌症的认识由来已久,早在公元前3000年前,埃及人就有了对乳腺癌的记载和描述。中国古代也有很多相关记载,直到1915年,“癌”字才正式出现在《词源》和《中华大字典》中。由古至今,人们对癌症的认识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不断演化。从癌症是细胞的疾病,到癌症是基因的疾病,再到基因组、器官的疾病,最后人们认识到癌症是人体系统化的疾病。

接着,刘青松介绍了癌症的治疗史、主要疗法和临床挑战。19世纪末,人们第一次用乳房切除手术治疗乳腺癌。20世纪初,人们首次利用放射性疗法治疗癌症。1953年,人类第一次完全治愈实体瘤;20世纪末,人类一系列的抗癌药物产生;2001年,肿瘤靶向治疗问世;2006年,HPV癌症疫苗出现;2013年,基因编辑技术在真核细胞中的应用出现;2014年,治疗癌症的新药PD1免疫疗法出现。目前,癌症的主要疗法有手术、放射、化疗、CAR-T/干细胞移植、以及PD1等,最流行的方案是以分子分型为基础的靶向治疗,但是仍然有很多问题有待进一步研究,药物的有效率,副作用的发生率,以及基因与药物的匹配性都需要考虑不同环境不同情况。

最后,刘青松研究员介绍了精准医疗的工作流程。从高通量靶向测序到临床病理其他常规检测数据,药敏实验结果,到大数据积累分析,最后指导临床用药。

同学们通过本次学术沙龙活动,了解了癌症基本的理论知识,对于癌症认识史和治疗史都有了深入的认识,同时也知晓到了精准医疗与我们生活的关系。

  

王俊峰老师主持 

 

刘青松老师作报告

 

沙龙现场

学生提问  

附件下载: